当前位置:肿瘤瞭望>国际血液高峰论坛>正文

[ISFH/ISL 2015]王建祥教授:成人ALL治疗新策略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5/10/17 20:31:10  浏览量:2728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5年10月16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哈佛大学 Dana-Farber 癌症中心、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国际血液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协和国际淋巴肿瘤论坛在天津拉开帷幕,会议的主题是“搭建高端沟通交流平台,推动淋巴瘤临床与基础研究发展”。 本届高峰论坛聚焦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进展、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邀请到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及新加坡近20 位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进行专题报告,同时也将邀请国内淋巴肿瘤领域的一线权威专家就我国这一领域的现状和挑战进行专题研讨。在会上,本刊荣幸地邀请到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王建祥教授进行访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王建祥教授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治疗前景

 

  嵌合抗原受体技术英文简称CAR,其对T细胞进行修饰,这是近几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反应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景。该技术最早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来在ALL也有应用。CAR技术依赖于肿瘤细胞所表达的特异性抗原及所使用的单链抗体,最终靶向白血病细胞,同时可以激活修饰的T细胞,可以准确的识别并杀灭白血病细胞。该技术出现之后,在国际和国内有多家单位在开发和使用。其杀灭白血病细胞的作用非常强大,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副作用。CAR技术主要应用于晚期患者的挽救性治疗。相信随着技术的改进,使得能够定时开启或关闭T细胞的激活,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其毒副作用,使其应用时机提前,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成人ALL治疗的三大进展

 

  我们知道,儿童ALL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但是由于成人和儿童ALL患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其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和机体的耐受性有明显不同,加上成人和儿童血液科医生在处理疾病的理念和技巧上也存在一些差别,使得成人ALL的治疗效果远远不如儿童。近十年来,成人ALL的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成人患者使用儿童方案治疗,其效果可以得到明显提升。第二,一些新药物和新方法的使用,例如偶联了细胞毒性药物的CD22抗体,该药物可以靶向杀灭白血病细胞。最近的临床试验表明,在复发/难治ALL患者中,CD22抗体的疗效显著优于化疗,该药联合化疗可用于一线治疗。另一种也是免疫方面的药物,即CD19和CD3双功能的抗体。该药物可以将T细胞募集结合到白血病细胞周围,同时可以激活T细胞,有效杀灭白血病细胞。此药在复发/难治的患者中已经显示出明显的疗效。同时,缓解期患者使用可以有效清除微小残留病(MRD),使得药物的使用效果明显提高,显著改善患者疗效。第三,CART细胞的技术如果应用得当,例如在前期清除MRD,有望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有了上述三个方面的进展,只要有效地使用这些方法,同时监测MRD,部分患者即使不做骨髓移植,其疗效也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

 

  ALL预后诊断分层直接影响治疗策略,组学检测是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ALL的预后分层方式简单,包括:(1)患者年龄,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2)白细胞的计数,白细胞计数越高意味着白血病的负荷越高,其疗效也越差;(3)免疫表型;(4)遗传学背景,主要为一些已知的融合基因的改变,例如Ph染色体、4号染色体和11号染色体等一些特殊染色体易位,患者具有融合基因异常,通常意味着预后不良。

 

  此外,ALL的预后判断还包括动态检测。其中,MRD检测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应注意白血病细胞是否发生克隆性演化,这对于判断疾病是否会产生耐药和复发带来深远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包括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表达组学、甲基化组学等组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已在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也发现了许多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基因突变。随着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并在国内外研究队列中加以证实,我们有望能够找出一批对ALL预后产生影响的基因突变。一旦这些基因突变的影响被阐明,我们可以通过定向检测这些基因来制定ALL预后的判断标准,最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使预后转变为“预前”。

 

  大会总结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聚焦淋巴瘤和骨髓瘤。在论坛上,我们对这两个领域的诊断方法和发病机制都有了更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新近涌现出的一大批用于治疗的新药物和新方法,包括免疫学、细胞毒性和靶向治疗各个方面。此外,还有一些尚未发表的临床试验结果。总之,本次会议将两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前景向广大医学同道进行了展示,相信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会有所收获。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嵌合抗原受体

分享到: 更多